top of page
Love

- 加入我們 - 2023年起基金會只需要倚賴利息就能營運,小潘與太太還有所有基金會董事皆是義工,小潘還自己建立、架設轉換資料到新的網站,目的就是希望基金會裡的捐款能100%用在年輕孩子身上,也不負所有捐款人之托。

當年的小潘如何成為全美業餘與大學高爾夫界熟知的 PAN

睽違五年回到亞洲比賽, 最近常常聽到人們說-小潘變好多. 我想, 人們在說的, 不只是指他的球技, 而是他整個人的沉穩與自信. 有機會接觸他的人, 更會發現小潘對許多事情在觀念上的改變.

2012亞太業餘錦標賽最後一輪上演短短四個半小時的戲碼, 是過去五年來環環相扣的付出累積來的. 每一個環節從語言, 讀書, 揮桿, 短桿, 推桿, 果嶺判讀到球場策略, 比賽的策略, 心態的調整, 如何減少Bogey, 如何不要在前六洞就把比賽丟了, 如何面對打不好的練習日, 等等等的細節, 每一個階段, 小潘紮紮實實的走了五年. 每一個新的調整, 少則三個月, 多則長達一年, 甚至有些事情從老師要求小潘要改的學的, 到現在改了兩三年都還在改. 不為人知的是, 這一次打亞太業餘, 他其實帶著一個才剛開始改, 還不甚穩定的揮桿參加比賽的. 不管比賽多重要, 說改就改, 知道自己哪裡不好馬上就要改.

說了這麼多, 回應我自己的標題, 小潘之所以成為現在的Pan, 就是學學學, 改改改. 套一句有一天他很沮喪的打完比賽, 隨口丟出來的話—“我覺得打高爾夫根本是在改個性” ! 換成盧老師的話- “小潘之所以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不是誰幫他, 是他的個性. 他不安於現狀, 他老是給自己找麻煩, 突破一面牆就再去找另一面來撞.”

這樣的小潘習慣了壓力, 他喜歡解決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遇到壓力會退, 而他是往前進. 當別人在害怕壓力的時候, 他享受壓力帶來的挑戰, 因為他知道, 壓力是機會, 突破了他就又剝了一層皮, 更往上去.

因為小潘, 有越來越多人在討論培訓選手應該要好好讀書的話題. 嚴格來說, 讀書與打球並沒有絕對直接的關係, 但讀書這件事情, 在球員養成的階段中, 是絕對不能忽略, 並且要非常重視的. 把小潘去美國到現在的故事拿出來分享, 也許事情就更加顯而易見.

小潘剛到美國去的時候, 眾所皆知, 只會說”Yes與No”, 再加上他年紀小小就進了國家隊, 長年四處征戰, 基本上國三那一年是幾乎沒有去學校的. (拿到他國三的成績單時我著實的嚇了好大一跳)也就是說, 現在在美國西北名校讀書兼打球的這位潘政琮先生到美國的時候, 他不只是英文能力, 連其他的學科都是遠遠落後正常孩子的. 到了美國的第一年學英文, 他覺得自己像個白癡, 但是僅僅一年, 他就進入正常高中, 本來我還在擔心, 他的考試過不過的了. 接下來進了高中以後, 他開始有申請大學的想法, 於是開始用他只念了一年的英文拼他的學科. 我用”拼”, 這個字, 不是誇大, 原因有兩個 : 第一, 小潘在台灣本來就沒有念太多書了, 程度落後不少 ; 第二, 在美國申請大學, 學校與NCAA要求的成績是九到十二年級的平均, 也就是說, 小潘國三在台灣的成績必須納入計算…(某名校的教練看到小潘的國三成績告訴小潘, 你進不了大學的, NCAA那一關你過不了的, 聽的小潘差點當場掉下眼淚來). 信不信由你, 高中三年, 小潘的GPA平均高於3.5, 最後一學期來到3.85(滿分四分), 而如果你以為小潘可以選一些課讓自己容易拿高分, 錯了, NCAA所認可的學科是有限制的, UW這樣的學校也不是能讓你呼攏過關的. 學科成績過了, 高三那年的年底前, 小潘還要考過托福與SAT. 這時, 我又開始緊張了, 從台灣給他準備了練習的考古題與參考書, 還要他多報名幾次, 沒想到這個人SAT考了一次, 托福考第二次就過關. 而在我說這些故事的時候, 別忘了, 除了他的英文能力讓他得花比外國小孩更多的時間讀書, 比他們拿更高的分數, 小潘在這個過程中還不能捨棄練球與比賽才能讓大學教練看到他, 然後, 暑假到了, 同年齡的選手還在AJGA, 他逼著自己去打美國業餘, 西方業餘, 南方業餘等等等的重量大賽, 其中的一個夏天, 還多拿了兩堂高中的線上課程. 除此以外, 他要處理他的生活, 旅行, 期間, 經歷三次揮桿的大改造, 與無數的小改造, 更重要的事情是, 紮實的去了解揮桿的理論, 人體的力學與肌肉, 學習球桿的特性等等等, 然後, 還要找出時間出去釣魚, 或是像大家一樣打打電動休息一下.

說了這麼多, 小潘不是神, 他不完美, 分享這些的目的只是要點出幾件事情, 讓大家了解過去五年來的養成. 首先, 讀書不是必然, 但是因為不想讀書而去打球, 講的更明確一點, 因為被課業淘汰而去打球的選手, 遲早有一天也會被球打敗. 原因無他, 一來是因為, 這樣的年輕人, 他的特色是, “碰到困難就轉彎”; 二來是, 心底最深處, 他知道, 他除了打球什麼都不會. 這樣的年輕人哪來的自信? 這樣的年輕人如何處理他的人生? 這樣的年輕人在遇到壓力與困難甚至陷入低潮的時候, 如何有條有理找出方向? 第二, 受教育本身是一個養成. 小潘大一的時候他問我, 你覺得我申請商學院好不好? 商學院是我們學校最好的科系之一, 但是很難申請, 我要打球又要念書, 不斷的比賽不斷的考試補作業, 不知道能不能勝任. (高爾夫球隊因為賽季與單場比賽的長度, 在美國大學運動員中的缺課率是最高, 最辛苦的)我回答說, 盡你的所能拼拼看吧! 他問我, 為什麼? 我回答他, “因為這就是你, 你喜歡挑難的事情做”. 大一過去了, 大一下學期忙碌的課業與緊湊的賽事讓小潘在球場上的成績付出了代價, 但也藉此看到自己的弱點, 更了解到什麼是人生的取捨, 時間的安排. 現在他還是在為了進商學院拼命, 但不管他最後進入什麼科系, 受大學教育本身就是一種薰陶, 他越來越清楚自己”能”做什麼, 自己”可以”挑戰”什麼, 知道該怎麼掌握有限的時間練要練的球, 讀該讀的書, 學會該怎麼自我放鬆, 了解自己何時需要休息.

自信自信, 大家常常在說, 要培養信心與抗壓力, 但是怎麼培養? 自信來自於知識與對自己的掌握. 就像選手上場打球, 他的自信來自於對自己的了解, 對球場的了解, 草的了解… 當你清楚的知道Swing的架構是什麼, 肌肉怎麼帶動, 懂得觀察自己心態的變化, 在狀況好時乘勝追擊, 在陷入亂流時最快的止血, 選手站在場上就可以看著目標放心的打球. 因為他知道只要他照著對的知識做, 球自然會去到它該去的位置. 自信不是去到比賽總是會拿第一, 是去到比賽場地環顧四周與對手, 衡量自己的情況, 然後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位置, 設下合理的目標, 然後找機會進攻, 或是適當的防守. 自信的根源來自”知”, 而”知”的訓練在培訓的過程中最好的選擇是受教育.

至於抗壓力, 既然是”抗””壓”, 就得找”壓力”來”對抗”, 對抗久了, 人會學到如何與壓力共存, 讓壓力變成助力, 讓壓力變成機會. 前文已經提到, 一再的找壓力, 一再的去克服, 一再的去想辦法解決, 每過一關, 人就會變得更強, 所以壓力是助力也是機會. 再更進一步的由內而外看, 一樣站在梯台, 大家的壓力是一樣的, 所以當你懂得如何處理面對它, 比賽場上的壓力”會幫你淘汰絕大部份的選手”. 你說, 這不是機會是什麼? 把話題再轉回來, 小潘五年來在美國, 他時時面臨著被淘汰的壓力. 在課業上. 英文念不好進不了高中, 高中念不到”最好”, 他進不了大學, 他進不了NCAA跟最強的業餘選手比賽, 而進了NCAA, 如果學業成績不好他還是不能打比賽. 到了球場, 從他一到美國開始, 雖然頂著亞運銀牌, 沒想到老美根本不放在眼裡, 只好從最低的層級FCWT開始一場接一場往上打, 然後在高中的時候就設定目標, 儘量打大學生打的業餘比賽. 2007美國業餘的八強之後, 小潘有拿到一些業餘大賽的邀請, 但是每一場只要當年打不好, 你明年就沒了機會. 他所在的環境, 每天都在面臨淘汰, 高中剛開始去打大學生的比賽覺得自己非常的劣等, 才過了兩年成了他們之間的熟面孔, 現階段以主宰這個領域為目標. 小潘個頭嬌小, 小時候又沒受什麼教育, 但他從小碰到壓力他總是一直闖過去, 大了又老是給自己找新的壓力去挑戰, 有沒有想過, 在這樣的養成下, 從小到大天生的劣勢條件, 慢慢在變成了他的優勢? 不要覺得自己的小孩為什麼這麼沒有抗壓力, 是不是大人們把小孩的壓力來源擋下來了? 打球可以不讀書, 打球可以很多事都不做, 遇到比賽寧為雞首不為牛後? 還沒有機會打大比賽沒有關係, 但心裡要知道自己面對的對手是強是弱, 給自己訂下不同的標準. 更不要老是給自己找理由, 生活要有紀律, 沒有藉口. 小潘從美國飛到泰國, 到了旅館已經接近凌晨, 他隔天大清早起來就去健身房跑步, 因為他知道運動能幫助他快速的調整時差. 比賽第一天打壞, 有任何人聽到小潘說因為時差還沒調整好, 或是太累落枕之類的理由嗎? 小潘不給自己找藉口, 身旁的人也不替他找藉口. 一切的事情自己處理, 自己選擇, 自己承擔後果. 運動員年紀輕輕就得面臨一般連大人都想像不到的壓力, 如果不從小把他們推到懸崖邊練習, 小小的心靈如何面對兇猛的對手? 美巡賽的高額獎金代表的是什麼? 他代表的是, 全世界條件最好的運動員都會往裡面擠, 想一想在裡面是什麼樣的壓力?

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是小潘的自信; 不斷的對抗壓力, 造就了他的沉穩與大器, 即便如此, 他還是有太多事情要學. 當大家都在替他在亞太業餘的表現鼓掌時, 盧老師在賽後兩天說, “不用太高興, 人最難的就是改變自己的慣性. 小潘從小就非常擅長從後面追趕, 但現在的PGA幾乎每場都有人超水準打出63或64, 哪能允許你第一天打個75? 如果這是一個你打得出65的球場, 怎麼會在第一天打出75然後把你的比賽丟掉? 接下來自己很生氣, 丟掉莫名的情緒奮力追趕, 然後在最後一天想起來該怎麼打球試圖上演大逆轉. 結果輸一桿. 大家都說, 你真棒, 沒人能像你一樣, 拍拍手, 這是一個好的故事. 但是終究, 是一個好故事, 事實是, 你沒有贏比賽, 你沒能去奧古斯塔. 這只是一場比賽, 還是你一個很壞的慣性? 在PGA如果能穩定的打在前十名甚至前二十名三十名, 都可以有很好的生活了, 可是你要的是什麼? Winner終究是與其他的選手不同的.”

學學學, 改改改, 路走到越後面越是難走, 五年來的點點滴滴造就今天的小潘, 但小潘接下來還要投入與付出什麼, 才能造就五年後小潘想要成為的小潘?




bottom of page